┊文章閱讀:次
網(wǎng)友提問:兩歲的寶寶,開始變得有點叛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哭鬧,賴地上,家長都不知道怎么辦了,問一下巴小象課堂的老師,這種情況要怎么才好?
巴小象課堂育兒老師解答:
過了2歲半以后,寶寶就進入了所謂“第一反抗期”的時期。過去老實聽話的寶寶,逐漸開始變得任性,經(jīng)常說“不要”,這在父母看來,很難讓事情順利地進行下去。
2歲之前,孩子處于生理快速成長期,學習吃喝拉撒,爬坐立走,聽音說話,欲求基本都能跟家長的意愿合拍。2歲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fā),具有獨立做出選擇的沖動。然而,限于他們不能像大人一樣用語言表達,只能把喜怒哀樂寫在臉上。
他們經(jīng)常會反抗大人的決定:天冷了不肯增加衣服,下雨天要往外跑,為看動畫片不去吃飯,家里有許多小汽車還要鬧著買……在孩子“鬧獨立”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以下種種情況:賭氣時拒絕父母的要求,和大人唱反調;不理睬父母,不要父母摟抱和親熱;不呆在父母身邊,從父母身邊跑開;滿足不了他的要求,躺在地上撒潑打滾。
孩子在2歲左右表現(xiàn)出的“反抗精神”是他們必經(jīng)的發(fā)育階段,家長需要做的是正確疏導,而不是施以“管教”。首先,家長要明白,孩子在2歲時特別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因此父母不要強制要求孩子“不準干什么”和“必須干什么”,而是要給他們一些選擇機會。
比如給孩子吃水果,不要簡單地命令他們吃蘋果,而是將香蕉、蘋果、橘子、獼猴桃等多種水果擺在孩子面前,讓他們自行選擇。
科學的親子溝通,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所以家長別再說沒時間陪孩子!
劉勇赫老師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原創(chuàng)的GRC親子溝通課程提倡的就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陪伴孩子做好親子溝通,就是能夠抓住和孩子相處的點滴時光,通過親子閱讀、親子游戲等多種互動形式,在增進親子間情感的同時,提升孩子的全方位能力與社會交往經(jīng)驗的親子互動形式。
很顯然,陪伴不是一場即興表演,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碎片化陪伴需要父母有科學前沿的育兒理念,需要父母學習相關的育兒、心理學甚至社會學知識,當然更需要的積累育兒經(jīng)驗。有些上班族覺得給孩子時間太少了,其實每天的碎片化陪伴累積30分鐘,已經(jīng)足夠。我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內給大家系統(tǒng)講解GRC親子溝通課程,但我相信可以領著大家進入碎片化陪伴的大門。
說起這次在巴小象課堂的課程,劉老師說平時也會有很多家長過來咨詢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但是因為平時工作也比較忙,很難能有時間和大家面對面的聊聊這個問題。同樣也是為人父母,這次正好借助巴小象課堂這個平臺,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也和大家聊聊關于育兒方面的問題,大家有什么問題也都可以直接在巴小象課堂上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關注巴小象課堂微信公眾號,育兒老師在線解答疑問
Copyright @ 2013-2018 中國福建網(wǎng)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我們
免責聲明:本站為非營利性網(wǎng)站,部分圖片或文章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果無意中對您的權益構成了侵犯,我們深表歉意,請您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