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福建網

當前位置:中國福建網 > 國內 > 正文

從安卓廠商們的漲價邏輯,到 iPhone 的“訂閱制”銷售

作者: 編輯 來源:互聯(lián)網 發(fā)布時間:2018-09-23

┊文章閱讀:

2010 年,iPhone 4 作為第一款登陸中國的蘋果手機,在北京、上海以及中國聯(lián)通的各大門店開始銷售時,便憑借 4999 元的售價和顛覆式的形態(tài),成為了身份的象征。

直到今天,能夠第一時間購入最新款的 iPhone,仍舊被很多人視為值得發(fā) N 條朋友圈的大事,其待遇甚至超過了第一網紅X茶。以至于在部分「果黑」眼中,iPhone 由于高價格、高曝光和高炫耀值形成的「裝X屬性」的刻板印象,成為了他們最為鄙夷的一部分。

2011 年小米手機初代發(fā)布后,國內智能手機廠商迅速崛起,用「性價比」的打法,在七年之內改變了整個智能手機的格局。然而,仍然不得不承認的是,時至今日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用當年 iPhone 4 的 4999 售價買一臺手機用,仍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但是,以蘋果為代表的手機廠商們,并不這么認為。目前蘋果官網的在售機型中,4999 的預算只能勉強買到去年的 iPhone 8,還得額外加一百塊。

而安卓陣營里,「性價比」也逐漸被拋棄,華為、OV 兩家的旗艦售價均觸及甚至突破了 5000 元大關,「頂級配置只要 1999」的年代早已不復存在。雖然小米、魅族以及華為旗下的榮耀,仍然推出了性價比十足的產品,但不可否認的是,整個智能手機市場仍然在持續(xù)漲價。

當 iPhone 賣到了一萬三的今天,回過頭看,其實各大廠商無不是想方設法,找到屬于自己的漲價邏輯。

安卓廠商各有千秋的漲價邏輯

iPhone 發(fā)布會后,一張歷代 iPhone 的定價圖廣為流傳,今年金色的 iPhone XS Max 512G 幾乎就是一塊金磚,刺激著人們對手機價格的感慨。但是,隔壁的安卓陣營在漲價這件事上,也有著自己的如意算盤。

目前安卓廠商的主要玩家僅剩五位,分別是華為、小米、OV 和三星。這幾家為了提高價格,用上了不同的策略。

拼品牌的華為

在國內,華為的銷量一騎絕塵;在全球,華為一枝菊花壓海棠,第二季度打敗了蘋果穩(wěn)居第二。再看看華為 40.9% 的同比增長率,對比三星負增長 10.4%,余大嘴吹出的未來看來還真不是夢。

如果將華為過去幾年銷量上的迅猛攻勢,歸結為一個核心原因的話,小新認為是「品牌」。

華為做通信業(yè)務起家,家大業(yè)大,早早就打出了「不只是世界五百強」的口號。涉足手機業(yè)務后,自主研發(fā)的麒麟芯片雖說與蘋果高通還有點差距,但也能稱得上是「掌握核心科技」,在對抗蘋果三星這些國際大牌時,民族自強的大旗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華為的肩膀上。

而華為在品牌上下的心思,也著實比其他國產品牌要多。最為成功的一項策略,便是「品牌聯(lián)合」。

「品牌聯(lián)合」講求的是用其他品牌的品牌資產,影響消費者對自有品牌及產品的態(tài)度,但前提是,一定要選得對。華為的通信業(yè)務在全球尤其是歐洲大放異彩,令其品牌染上了一層「國際化、高科技」的固有印象。因此,華為在尋找聯(lián)合品牌時,如何能夠加深這一印象是關鍵。

華為選擇的兩家,一是萊卡二是保時捷設計,前者是成立百年的德國相機先驅,后者是與保時捷汽車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高端設計工作室,兩次成功的品牌聯(lián)合順利將華為全球化的品牌形象樹立了起來,成為了民族的驕傲。

品牌價值影響的不僅是銷量,還有旗艦產品的定價。華為 P 系列頂配破了五千,Mate 系列聯(lián)合保時捷去年就達到了萬元級別,在路上的 Mate 20,想來價格也不會讓人失望。

目前,華為堪稱國產品牌中,在高端旗艦機型表現(xiàn)最佳的廠商,也是三星被逼退中國市場之后的最佳替代者。不過,今年 OV 兩家在高端市場上的表現(xiàn),似乎能給華為一個驚喜。

用營銷「升維打擊」的 OV

與「降維打擊」相反,OV 憑借強大的營銷攻勢,把中端配置賣到競爭對手高端的價格,且在銷量上仍然可以戰(zhàn)勝對方,這種神操作,稱之為「升維打擊」。

最近兩年的小米發(fā)布會,動輒便用旗下售價 1699 的機型,吊打 OV 兩家售價 3000 左右的 R 系列和 X 系列,但真要比銷量,OV 可絲毫不落下風。在小米尚未觸底反彈之前,甚至再早一些華為還沒聯(lián)合萊卡那會,OV 才是國產廠商中妥妥的雙巨頭。

成功的「升維打擊」,讓 OV 兩家旗艦機出手之時,在定價上絲毫沒有負擔。Find X 定價 4999 起,搭配超級快充的機型 5999 起,OPPO 順便還學了一把華為保時捷,整出來一個蘭博基尼版定價 9999,價格上探的節(jié)奏絲毫不拖泥帶水。vivo NEX 系列雖說在 Find X 的光芒下略顯暗淡,但仍然讓 vivo 的產品線探到了 4000--5000 價位。

與 OV 「升維打擊」截然相反的,便是小米了。從最初的 1999,到 Mix 初代的 3299,再到如今小米 2699,小米的定價可謂一直稱得上良心。但是,雖然小米價格最低,并守住了性價比的初心,但換個角度看,它只不過用了一種新的漲價方式而已。

變相漲價的小米

在「性價比」這條路上,小米走得最堅定,小米 Mix 系列維持在 3299 已足夠說明問題。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小米在漲價上就不如友商那么激進。

小米上市,雷軍強調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小米是互聯(lián)網公司。換句話說,小米硬件沒有賺到的錢,要用軟件來賺。

這對用戶的直接影響就是系統(tǒng)內置廣告。最近的頭條是,小米的廣告打到了設置頁面,讓國外不習慣這種操作的用戶直接抓狂了。

去年年底,小米為 MIUI 推出的一個會員服務,也讓小米用戶哭笑不得。盡管從服務上看,小米提供了視頻、音樂、電子書等多種內容消費,但是去廣告業(yè)務同樣被綁定在這一服務中。這不,你買手機省下來的錢,轉頭還得充卡買會員,轉頭來貌似也沒便宜多少。

用簡單的一句話說,小米的鐵人三項,就是硬件省下來的錢,用軟件賺回來。但是,或許用戶愿意多花點錢,換一個純凈一點的系統(tǒng)體驗呢?

漲價全靠屏幕的三星

最近兩代的三星產品,學著蘋果走起了「擠牙膏」的路線。硬件沒升級,軟件也沒什么創(chuàng)新,轉了一圈,好像就價格貴了一些。Note 9 售價 6999--8999,頗有點「不能漲硬漲」的架勢。

不過,三星目前的曲面屏,以及傳聞中即將到來的折疊屏,是三星漲價的源動力。明年能不能跟上蘋果一萬三的步伐,就看三星的屏幕能不能疊起來了。

華為 OV 加三星,安卓陣營的五大巨頭,用各種方式,實現(xiàn)自己漲價的目的。轉眼看向蘋果陣營,蘋果漲價的邏輯,已經顯示出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姿態(tài)。

iPhone 初顯的「訂閱制」

當國產安卓廠商用各種方式,將旗艦售價上探至 5000 元時,蘋果卻在最新的發(fā)布會上,將新機的起步價定在了 6499 元——傳聞中定位廉價版的 iPhone XR,絲毫沒有廉價的蹤影。

至于兩塊最低 8699 最高 12799 的金磚,已經更是突破了窮苦老百姓們的想象力,偏偏發(fā)售之后黃牛加價最狠的,還是被稱為「皇帝版」的 iPhone XS Max 512G,顯然供少需多。

關于「蘋果憑什么賣這么貴」這個問題,答案有很多,從蘋果角度講,無非是 iOS 的系統(tǒng)獨特性,手機中不可替代的生產力工具,蘋果以 iCloud 為核心的生態(tài)體系,以及品牌價值。

從消費者心態(tài)講,「一塊錢買一分貨,十塊錢買兩分貨,一百塊錢買三分貨」,也是一種合理的解釋。

反正,iPhone 就是越來越貴,還賣得越來越好,市值過了萬億,任誰說什么道理都沒用。

但是,唯一把這個問題想得明白的,是那個被果粉斥為「沾滿了銅臭的商人」的蒂姆·庫克。最近,庫克接受采訪時,表達了如下的態(tài)度:

iPhone 賣 1500 美元貴嗎?不貴。

第一,它代替了你的數(shù)碼相機,錄像機,音樂播放器等等一大堆數(shù)碼產品,多合一的設備賣這個價格一點也不貴。

第二,人們想要最具創(chuàng)新力的產品,iPhone XS 系列無疑就是,做到這一點自然不便宜。

第三,大多數(shù)消費者購買一個 1000 美元的手機,不是一口氣買的,而是每月 40 美元,每天大約只要 1.4 美元。

第三點是庫克過去幾年來重復了許多次,又被嘲諷了許多次的說法。把 iPhone 價格平均到每個月、每一天,進而證明它似乎沒那么貴,這種說法顯得過于簡單幼稚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庫克這么說,并不是在闡述一個假設,而是一個事實。分期購買,這種帶著「訂閱制」痕跡的銷售方式,蘋果在美國市場已經使用了很多年。這項打著優(yōu)惠服務旗號的活動,被命名為「iPhone Upgrade Program」。

盡管這項活動幾年前已經在國內上線,但是相比美國市場,最關鍵的一項優(yōu)惠——免息分期,被弱化且更改為常規(guī)的分期付款,需支付利息。

而在美國市場,成熟的信用卡體系和消費習慣,讓「iPhone Upgrade Program」顯示出了純粹的「訂閱制特性」。用戶以免息的方式分二十四期支付新手機的價格,支付第 1--12 個月之后,恰好新機發(fā)布,將舊手機還給蘋果抵扣第 13--24 月的分期費用,然后入手新 iPhone,開始新的一輪 24 期分期支付。

看似復雜,但歸結的流程本質上,只需要每月支付一定費用即可——這與 Apple Music 的訂閱制,實質上又有什么差別?

而這種方式,足夠支撐蘋果將 iPhone 賣的更貴,比當前的一萬三再貴都無妨,一個月多 10 美元,二十四期就是 240 美元,漲價就這么簡單。

不過,目前這項服務只在美國上線,國內的「年年煥新」本質上有差別,畢竟國內信用卡分期的用戶習慣遠沒有形成,同時貸款的利息也會嚴重影響這項活動的根本意義。但是,支付寶之類的支付工具,或許會是蘋果在中國進一步推行「訂閱制」的突破口。

目前,「花唄」「京東白條」等一類分期服務已經成為年輕人習以為常的消費方式。當蘋果在國內售價已經高達一萬三時,如果未來幾年要繼續(xù)漲價,「訂閱制」必然會是其利器。再進一步,如果蘋果繞開第三方服務,自主推進分期的消費方式,那么就成了完全的「訂閱制」,而蘋果將徹底轉型為服務型公司,提供軟硬件一體化的訂閱制服務。

而庫克將會繼續(xù)重復自己的漲價后并不貴理由:你只需支付數(shù)十美元,即可享受最新的 iPhone,比新還新。

  • 新浪新聞
  • 百度搜索
  • 搜狗搜索
  • 京東商城
  • 企業(yè)慧聰
  • 新浪科技
  • 科技訊
  • 鵪鶉蛋價格
  • 唯美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