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閱讀:次
丁麗君與李敬澤老師在魯院
丁麗君評論摘選
馬季
這幾年淺酌一直沉浸在小說里,如今卻要出一本詩集,她對文學的癡迷由此可見一斑。
在當下,寫詩是需要勇氣的。詩是文學品類的源頭,人類文學發(fā)端的作品可以統(tǒng)稱為詩。 即便在文體多樣化的今天,“詩性”仍然是用來衡量任何文學的尺子。詩,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卻又難以追尋。淺酌寫詩,是意識到詩的重要嗎?讀罷她的這本集子,我最大的感受是,她執(zhí)著于對人的精神狀態(tài)的玩味和探索,換句話說,是對生活意義的選擇,讓她選擇了寫詩。
這不由得令人想起保爾·艾呂雅的一首叫做《勇氣》的詩“巴黎冷啊巴黎餓啊/巴黎不再在街上吃冰糖栗子啦/巴黎穿著襤褸衣裳/巴黎在悶氣的地鐵里站著睡……巴黎你必將解放自己/巴黎像星星那樣顫動/你是我們唯一的希望/你將從疲憊泥漿中解放自己/兄弟們鼓起勇氣/縱然我們沒有鋼盔……”被歸納了的日常生活在期待解放中成為詩的描寫對象,而作者就那樣轉(zhuǎn)入對勇氣的頌揚和期待——那是一種改變生活和重新詮釋生活意義的理想。所以他說:“真正的詩要表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并且要表現(xiàn)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和我們所夢想的那個改造了的世界。”——何況保爾·艾呂雅還是一位超現(xiàn)實主義詩人。
淺酌正是如此,用詩投入她的現(xiàn)實生活,闡釋生活、進而重建生命的意義。于是,我們就看到她用長長短短的句子寫愛,寫溫暖,寫悲憫,寫美,寫善,寫自我的憧憬,以及生活的復雜性和可能性。相對于那種充滿陌生感的寫作,淺酌的詩緊密地貼近讀者,貼近日常性的語言和意向,她不用云山霧罩的方法博得所謂的詩歌的“神秘性”。在她的詩作中,雅俗之間似乎沒有界限,沒有厚重的軀殼和繁復的密語,讀起來,就像水在流動,就像歌在飄揚……即便如《在一切可以追的云彩上面》、《老水車,老水車》、《祭臺上,性靈的眼睛》、《把時間喝了》、《醒也中秋,夢也中秋》等張力緊繃的作品,也是她內(nèi)心深處沉靜的思緒,在字里行間被賦予生活的真意。
造境與言志是中國詩歌的傳統(tǒng),在淺酌的詩歌中能夠看到這樣的影響?;蛘哧P(guān)涉自然,或者關(guān)涉心靈,或者關(guān)涉內(nèi)心躁動不安的情愫,更不須說關(guān)于攝影和書畫作品的題作,這一切在她的詩中形成一幅幅意境之畫,呈現(xiàn)橫切的片段。而這樣的意境又與她對生活的追求水乳交融。于是可以看到她對情誼的獨特表達,這用來解釋她“詠嘆式”的書名《你是怎樣的宙斯》恰如其分。那些語言反差,抵達了生存的本意:“我只有一顆心,所以我要你的/我只有一種人生,所以我要知道更多的/我擁有了你,所以我不孤單了/我擁有了你們,所以我的人生不重要了/所以/你理解了我有多貪婪/所以/你才會懂得你也有多貪婪”(《這些零打碎敲的文字》)。當然,還有捫心自問或自我審視的心靈顫動:“我內(nèi)心有著巨大的悲哀,而我又是多么幸福。”(《必須尋找、思考、記住歸程》。諸如此類,滿篇皆是。
當下的詩歌現(xiàn)場生機盎然,這是個好事,淺酌的詩也是百花中的一朵。或許詩歌不是她在文學上的終極抱負,但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想,我寫,這就夠了。希望她能夠一直這樣堅持她在詩中的勇氣,還理想以詩行。
2014年4月2日
馬季:文學評論家、詩人,目前供職于中國作家協(xié)會。
人生況味與淺酌詩歌
——淺酌詩歌妄談
說實在話,對于詩歌,我不僅不比他人敏感許多,而且恐怕還要遲鈍得多。蓋因自己只是偶爾作詩,亦不常品詩的緣故。但是,在心底里,我卻一直給詩歌留有一個位置,一個近乎于神的位置。神自然是在俗世之外的,很可能單在彼岸才有,此岸的人又怎能憑著沾了污垢的雙眼,去看清它原初的狀貌呢?!所以,面對詩歌的時候,我也曾學著莊周的模樣神游過,且欣欣然地以為自己像極了,優(yōu)哉游哉,魂魄也曾經(jīng)飛到過九霄云外而不自知。然而,不出來倒還勉強,倘是真出來了,再尋一個其他的臺子,回頭向詩望去時,竟覺得可說的話著實是太少。于是,心中便不免慚愧得很,總以為自己的話多半只能是增加兩個字——“妄談”而已。幸而,大家卻并沒有將厭惡的神色徑直丟給我看,我便也稍稍鼓起了勇氣,得以繼續(xù)施行著我這“妄談”的伎倆。
讀淺酌的詩,急不來,需要細細品味才對。一旦急了,便覺得這詩中竟全是淺淺的味道,所以,必須得慢慢地酌,方才能夠酌出某種味道。所以,我便頓然生此猜度,淺酌,淺酌,這筆名的由來,是否與她的詩歌之間存有莫大的關(guān)系呢?雖然難以得到確證,但我想,此種猜想總還是有些道理的吧。
猛一看去,滿紙都是那愁怨的氤氳,并未見出什么突出的景致。即便白紙上的鮮紅悄然成河,也似鏡頭的放大,無非是強調(diào)詩人情感在遽然間的增強而已。爾后是陰溝,爾后是耄耋之年的綻放。粗讀固然如此,細品呢?或許會有不一般的味道產(chǎn)生。
鮮紅固然是在紙上,但真的只是在紙上嗎?詩人說“我確信”,詩人越確信,我們反而越覺得不可信,因為鮮紅被定格在“曾經(jīng)”,現(xiàn)在卻不然,既紅且鮮,如新生的一朵,那就只能是詩人的想象了。一旦將鮮紅拉至想象的方向上去,疼痛便和想象連為一體,突襲了詩人的全身。這可以說是意象所引發(fā)的感受。究竟為何疼痛,詩人沒有說。緊接著便是季節(jié)最后的陽光,還有風,陽光是暖和的,風是輕柔的,它們“抖了又抖”,為沙漠鋪了一層“金黃色的錦緞”。金黃色很美,可這美的下面,卻原來還有紅色存在,且是“悄然成河”的紅色。紅色原先只一朵,尚能讓“我”疼痛,而今紅色成河,這疼痛定然極深了。
我們不禁要問,這紅色從何而來?疼痛又從何而來?詩的第二節(jié)或者給出了答案:那杯中的“尤物”連帶“你”出現(xiàn)了,待到那尤物“又一次妖嬈地綻放”時,你卻將它潑到了“陰溝”里??梢韵胂螅?ldquo;尤物”應(yīng)該也是“鮮紅”的,即便不是,在“我”的心里卻也是被染成了紅色。因為“你”“潑到陰溝”里的“壯舉”,已然刺痛了“我”的心。那么,這“尤物”又會是什么呢,怎么可以讓“我”“紅色的血液”“悄然成河”呢?莫非是“我”自己?……這一層卻似乎只有詩人自己才能夠曉得了。
但,無論如何,“我”仍然“確信”,“上個春天的一場雨∕還會以云的方式,流連在這個秋季的上空”,還會“向你放射光芒”。由此看來,“我”并沒有因為你對“尤物”的拋棄,而生出“斷絕”的心思,只不過,“我”的心早已“凝聚成冰山的一角”,讓“光芒”伴“你”到“耄耋之年”而已。
唐代詩人李商隱有一詩,名曰《錦瑟》。全詩為:“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照我看來,淺酌此詩,與《錦瑟》便頗有些相似之處。對比來讀,或更添情韻也。
很顯然,凌晨一點是個分界點,前一刻是昨天,后一刻便是今日。詩人選取這一刻,顯然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那么,這一刻又會發(fā)生些什么呢?“卡車”的來去恰似人生的來去,“馬不停蹄”。記憶便深藏在這人生的來去中,唯在這一刻,方打開了篋匣。然而,記憶畢竟是松散且零碎的,若將其整合起來,也只有指花般的詩文。指針與指花相扣,可見這一刻記憶的促狹了。形之于詩文,空間是極小的。但極小的空間卻并非只能容納極小的意義。不是不愿說,而是說不出來,是欲語還休。連“那數(shù)字”,那“月”,都與自己一起,選擇了沉默。
為何說不出來呢?到了最后一節(jié),詩人方才提醒我們,無論站在時間的哪一刻,它都是悄無蹤影的。它一次次“在無數(shù)幻影里揮手告別”,似乎有那么多的記憶伴著這幻影消失的一剎那而消失了,即便“斟酌,再斟酌”又有什么用處呢?該走的總歸是要走的,該來的總歸是要來的,這一切,只有時間的先知才可能明白。到了我們這里,便只能站在指針上徘徊。
在這個意義上,所謂“凌晨一點的指針”,就不再是確指了。或者我們也可以這么說,指針指向的每一刻,都應(yīng)該是“凌晨一點”。
總之,多指向的意象,跳躍式的聯(lián)想,詩節(jié)的間架熨帖,了無痕跡的氛圍營造,這些詩藝上的精湛之處,在淺酌的詩里,不能說少,甚或顯現(xiàn)出來得更多。但詩人的內(nèi)在情感能否融化于文字并感動讀者,向來是我更看重的方面。倘說,在當代詩人中有誰的作品打動了我這個不甚懂詩,又愛讀詩的人,淺酌便應(yīng)該算是其中的一位。只不過,還是那句話,淺酌之詩,須得深究,不可“淺酌”也!
王春林,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小說學會常務(wù)理事、中國小說排行榜評委、中國茅盾文學獎評委、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F(xiàn)為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出版有個人批評文集《話語、歷史與意識形態(tài)》、《思想在人生邊上》、《新世紀長篇小說研究》等。
注:“淺酌”,丁麗君新浪博客名。
以無法自控的熱情燃燒
——讀淺酌的詩
任動
上海詩人淺酌用飽滿的詩情歌唱“野火”:“不管何種緣由,/你都會以你無法自控的熱情燃燒起來,/頃刻間,你就變得龐大無比。”(《野火,野火》)讀淺酌的詩,我們常常感到,她的詩就像野火一樣,以無法自控的熱情燃燒,而釋放出來的審美沖擊力,則會瞬間變得龐大無比。
“好詩莫過近人情”。詩歌以情動人,雖是老生常談,卻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當下一些“口水詩”,把詩歌看作是非詩性的口語敘說,感情蒼白,詩意全無,讀這樣的詩簡直是在浪費讀者的生命??v覽中外藝術(shù)史,“詩貴情真”的規(guī)律從未改變,淺酌的詩之所有能打動眾多不同階層、不同閱歷的讀者,可貴之處即在于一個“情”字,親情、友情、愛情、詩情……在淺酌的詩中燦然呈現(xiàn),而且傳達的情真意切,熱情飽滿,感人肺腑,并蘊涵余香余味,余音余響,值得反復咀嚼,品味再三。
詩人希望愛情永遠熱烈激越,“想每日喜悅地收藏/怎經(jīng)得住點點滴滴釋放/怎會不冷卻曾經(jīng)的激越/直到發(fā)現(xiàn),愛情沒了溫度/又變質(zhì)/因而,我寧愿我的愛情/能凝固成一塊堅實的玄冰/塵封住所有剎那而至的激情”(《我寧愿我的愛情》)。為了保持愛情的溫度和質(zhì)量,詩人寧愿自己的愛情凝固成堅實的玄冰,以便永遠封存所有剎那而至的激情,決絕的姿態(tài),義無返顧的追求,傳達出詩人內(nèi)心的激越和對美好真摯愛情的熱烈向往和追求,可謂情透紙背,情感濃得似乎可以從筆尖滴下來。
對親情的謳歌,在淺酌的詩中同樣豐滿圓潤,溫暖感人。比如《雨打濕我》:“母親呀/沒有了至親的人/我怎么活”,“母親有太多的孩子/太多的孩子總要離散/歲月的風一路驅(qū)逐 又一路追趕/沒有了母親/我們失去了/牽掛的方向”。古今中外,歌唱母愛的詩篇,難以數(shù)計。有人說,母親的懷抱是我們溫暖的港灣;有人說,母親的微笑是我們心靈的燈塔……而在淺酌看來,母親和母愛,則是我們一生的牽掛,魂牽夢繞,難以忘懷。雖然母親總要對孩子放手,孩子總要離開母親走向遠方,但無論被歲月的風一路追趕走得多遠,孩子會始終對母親充滿牽掛和眷戀,因為如果“沒有了母親”,我們就會失去“牽掛的方向”。全詩氤氳著感恩與溫情,詩人的拳拳之心,也因之而歷久彌香。
當然,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詩人,淺酌在詩中更多的表達了對詩歌的鐘情。“別對我說靈感的日子無多,即便那樣/我也不會和詩歌告別,那是我的生命/比我的肉體更可珍愛的寶貝”(《我是這樣一個醉鬼》),詩歌之于淺酌,是比肉體更可珍愛的寶貝,甚或是其生命的全部和精神的圣地,正因如此,淺酌愿終其一生來追隨藝術(shù)女神繆斯的腳步,并為其祭獻所有的熱情和才華。“關(guān)于性靈的文字,我將她/供上我的祭臺/那里有儀態(tài)萬方的過去/每一秒鐘,都伴有前輩的諄諄告誡//我學不會更多的法則/只是將‘真’瘋狂的崇拜,‘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可總有人/諱莫如深”(《祭臺上,性靈的眼睛》)。“真”是淺酌詩歌創(chuàng)作內(nèi)心遵從的惟一“法則”,因此,對于詩歌寫作,詩人崇尚的是寫真意、抒真情,她總是用清麗可喜、飽滿堅強的文字,抒發(fā)源自靈魂深處的真情實感。淺酌毫無虛飾和浮夸,本真而醇厚的詩句,也就具有了格外動人的詩美。
“寫作是一種信仰/惟有它亮麗如斯,青春飛揚飽含激情”(《迎風流淚》),把詩歌創(chuàng)作當作信仰,在詩歌中實現(xiàn)自己的生命,這使得淺酌人生目標明確而堅定,從而在藝術(shù)前行的路上,始終能夠保持青春飛揚、飽含激情。不僅如此,詩人還總是激揚澎湃的呼喚更多的人加入詩歌的隊伍,接受詩歌對其靈魂的洗禮,“今天,你跟詩歌對話了嗎/據(jù)說你有跟你的身體對話的本領(lǐng)/他們強壯而又充滿激情,可是/我要聽到你對詩歌的寵愛/輕輕地、夢一般的”(《春天里的斷章》)。推己及人,愛吾愛以及人之愛,淺酌對詩歌的厚愛由此可見一斑。
詩歌既是淺酌觀照世界的特定角度,也是她感受世界的特定方式。“遠方永遠是海市蜃樓,卻如無法拒絕的召喚”(《一條射線》)。為了詩神“無法拒絕的召喚”,即使詩歌的遠方“永遠是海市蜃樓”,淺酌也將奮然而前行,這種對文學的沉實執(zhí)著,讓人肅然起敬!
作者:任動,周口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丁麗君與李洱老師在現(xiàn)代文學館
(主持人:《中外藝術(shù)名家》總編金笛)
丁麗君您好﹕我們在新浪網(wǎng)可以說早就相識了,我們又同在一個城巿,只是未曾見面而己,今天就聊一下您的文學創(chuàng)作好嗎?
您好金老師,很高興接受您的采訪。
我是那種拙于口頭表達的人,雖然做了幾十年的老師,面對不熟悉的人或者不熟悉的場面,我都會緊張得手足無措。可能,也正是這個原因吧,我更喜歡一個人安靜地坐下來,安靜地喝茶聽音樂讀書,安靜地以書寫的方式表達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感悟以及期待。當然,我最自戀也最常用的網(wǎng)名叫淺酌,因而我更喜歡安靜地喝點小酒??上?,我的胃不大好,近來酒很少喝了。但是淺酌的美妙感覺還在。
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喜歡上文學并開始寫作的,我知道你的名字是在文學報上,你的寫作范圍較廣,小說,散文,詩歌都有,是這樣嗎?
如果說,寫日記也算創(chuàng)作的話,那么我是從中學時代開始喜歡上文學寫作的。在念高中時,我有幸遇到了很好的老師。比如那時的校長徐菊良先生,是他主動借給我看《牛虻》,那是我第一次讀整部的外國經(jīng)典小說。又比如我那時的班主任蔡華德先生,他總是不厭其煩批閱我的涂鴉。再比如我已故的歷史老師金鳳先生,他曾經(jīng)是新華社記者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是個離休干部,也是徐菊良先生的老師,那時,金老師特別喜歡我這個愛思考的女孩,經(jīng)常把他訂閱的雜志拿給我讀,他對唐詩宋詞的喜愛深深影響了我。還比如我有一位英語老師,她在我高考失利無緣大學深造的情況下,對我說了一句我至今都感恩不盡的話。她說:森林里有大樹,但大樹不一定都長在森林里。甚至,教過我化學的戴老師——要知道,我當時的化學成績總是掛紅燈的,但他在校園路上遇見我時說過:你作文寫得真好……每每回憶這些老師,都會心潮澎湃。高中畢業(yè)進入上海市第二幼師學習時,又遇到上海知名作家倪輝祥先生教我們兒童文學,我因為在學校作文競賽中獲得兩個一等獎,所以成了校級文學興趣小組第一組的組長。兩年的幼師學習,一直得到倪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可惜后來工作之后自己玩性太重,將近20年沒好好讀書寫字,最好的青春最好的華年蹉跎了。直到07年左右才因為個人生活發(fā)生巨大變化,一下子又跳進文學圈來如饑似渴地讀書和寫字,之后,小說散文詩歌等等,幾乎是一擁而上泥沙俱下。
文學創(chuàng)作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簡而言之,是生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這個人好熱鬧也好安靜,熱鬧的時候,我總覺得自己是一個局外人,就像朱自清說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而安靜時,不讀書寫字就顯得魂不守舍。除非不停地看電視連續(xù)劇。只是成天看連續(xù)劇,會害怕自己變傻。讀一本好的書,我可以一天不出門,要是寫東西興奮起來,那就是廢寢忘食了?,F(xiàn)在很少用筆寫字,最喜歡的是在電腦上打字,感覺手指頭已經(jīng)訓練得勉強能跟上自己的思緒了。十指滴答靈魂飛揚的時候,簡直像喝醉了酒,自己都覺得整張臉燙得不得了,走出去,不知道的人老問我,你怎么臉紅成這樣。這樣什么樣,自然是肺頭一樣了。我想這是每一個熱愛寫字的人都有的體會。這種喝醉酒一般的感覺,我要是一天不體會,還不打緊,要是一周不體會,心里就不舒服惶惶然,要是一個月不體會,那么簡直會懷疑自己的那一點靈氣是不是廢了。更不用說一年了。所以回頭想想也搞不懂自己,幾乎不讀書不寫字的那二十年,我怎么可以過得那么坦然不慌張。也許這也是上蒼的安排吧,必得在有所積淀之后才噴涌勃發(fā),可惜,幼功嚴重不足,終究難成大器。
您還記得第一次發(fā)表作品的事嗎?
您說的發(fā)表作品,應(yīng)該是指紙刊的吧?那當然記得。二十年不讀書寫字,嚴格說來也不是,事實上也有過寫字的時候,只是很少。真的很少。不過有一次,我看見《新民晚報》上有個議題是說30歲的女人怎么樣什么的,我就根據(jù)自己的體驗寫了一點感受投遞過去,竟然被刊登了出來。還居然是我曾經(jīng)的歷史老師金鳳先生第一個發(fā)現(xiàn),然后他鼓勵我繼續(xù)寫下去,爭取像當時晚報上一直出現(xiàn)的那個“素素”一樣寫專欄。這自然是老師高估了我的能力。因為工作關(guān)系,報紙還是經(jīng)常會讀的,有時還弄個摘抄什么的。所以愛文學的這根線,也沒斷。在金鳳老師故世之前,還有過一段師生間的通信往來,留下了一大疊信件至今都保存著。如果《新民晚報》上那個豆腐塊不算作品的話,那么,發(fā)表作品的時間就要推到2007年。散文詩《野火,野火》,發(fā)表在《淮南礦工報》上。但那時,我已經(jīng)是個比較熟練的網(wǎng)絡(luò)寫手了。也是好玩才投遞出去的。
您的創(chuàng)作重點在哪一方面呢?
體裁主要是詩歌吧,因為它比較適合我。但是我最喜歡的是小說。內(nèi)容大多是關(guān)于現(xiàn)實的,包括對客觀事物的關(guān)照以及內(nèi)心的自省。我寫東西一開始就是定位在為我自己服務(wù)的,為我自己能更好地走在人生這條路上。我只是由著自己的心在寫作,從心出發(fā),感受萬事萬物,又是從萬事萬物那里,反觀到內(nèi)心中來。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寫了很多散文隨筆,算是人生一路的痕跡吧。在將來光憑借腦子記不起那么多的時候,打開以前的文檔或者書籍,來回味自己走過的點點滴滴,也是快樂的事情。所以我的創(chuàng)作重點一直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那么大,奇奇怪怪的事情那么多,人間悲歡離合那么多,我自己先要通過各種渠道直接或者間接地有所感受或者聯(lián)想才能去書寫。
聊一下您的創(chuàng)作成果好嗎?
去年浦東文學協(xié)會更名為浦東作家協(xié)會,會員的資料要重新填表上交,也是去年,16年底申報了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需要對自己過去的創(chuàng)作做一個梳理,所以,我才知道原來自己還是有些成果了的,但終究遺憾起步太晚,中途又不肯十分用功,總是由著自己的性子走一步是一步,所以也沒什么很好的東西出手。陸陸續(xù)續(xù)被紙質(zhì)刊物發(fā)表的詩歌小說不少,結(jié)集出版的目前也就一本詩歌集《你是怎樣的宙斯》,大概過些日子有一個和其他本地小說家結(jié)集出版的小說集子,里面有我的一些短篇小說。
對當前的詩壇有何建議和想法?
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談。如果實在要說的話,我想,我首先得好好讀書好好寫詩好好體驗這個原味的塵世。先做好自己,建設(shè)好自己,不帶功利地行走,走到高處,就有可能對眼底的風景一目了然了。但還有更多的風景,所以要走到更高處。而現(xiàn)在,我還在低處。
上海這個城巿您喜歡它嗎?
我當然喜歡,這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啊!不過有時也很糾結(jié)。上海發(fā)展太快了。我不喜歡變化太快的東西,太快了我會惶恐,會找不到當初的情感依托。我很羨慕一些外地朋友,至今還能回老家看看童年時經(jīng)常玩的地方,哪怕是一棵老槐樹。但我看不到了,都被拆遷掉了。我看到的是日日新月月新的新上海。即便有些舊的還在,但它們似乎都跟我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即使后來做舊的,舊得很逼真,跟我想看到的實實在在的舊的也不在一個頻道。屬于我的時代在慢慢過去也終將過去。但我依然熱愛這個城市,愛我足下的這片土地。它無論變成什么樣,我都會喜歡,都會熱愛。這份愛不會改變。隨著自己老去,我只能更深地去愛它。我希望我的來世還能在這里,還能遇到我生命中的那些貴人。
如果方便的話,聊一下您的個人生活狀況,以及您以后的創(chuàng)作前景?
我一直說,我現(xiàn)在生活的狀態(tài),也許就是最適合我的。雖然07年離婚后至今還單著,但自己有穩(wěn)定的工作,有還算健康的身體,有長大并且懂事了的孩子,有一個電話就叫得到的親人,以及二三閨蜜四五文友七七八八聊天伙伴,知足了。當然,如果遇到的確適合我的那一半,一起相攜著走完余生,自是最好。至于創(chuàng)作,堅持著看吧,能走到哪就算哪,沒什么目標。要說有,堅持就是我的目標。其實也算不了堅持,因為文學創(chuàng)作本身已經(jīng)成了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它,我才是完整的,沒有,我不知道怎么活得更好。所以,我也只能寫下去。寫下去,我的生命狀態(tài)才從容不迫。
最后感謝您接受我的訪談,再見。
好的金老師,也謝謝您給予我一個回顧并展望的機會。再見!
丁麗君和臺灣詩人項美靜在上海
`
丁麗君,網(wǎng)名“淺酌”。魯迅文學院網(wǎng)絡(luò)作家班學員。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浦東文學》編輯部副主任。2007年起在多家文學網(wǎng)站和國內(nèi)省市級報刊雜志發(fā)表大量詩歌散文隨筆、詩歌評論及小說、游記等?!断阏翗洌`魂之舞》獲2011年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征文大賽一等獎,入選《全國散文作家精品庫》?!度?ldquo;糖滾蛋”》獲《小說選刊》第二屆全國小說筆會三等獎?!队駢亍啡脒x2013華文文學《中國短篇小說年鑒》并被評為優(yōu)秀短篇小說一等獎。出版詩歌集《你是怎樣的宙斯》。
Copyright @ 2013-2018 中國福建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我們
免責聲明:本站為非營利性網(wǎng)站,部分圖片或文章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果無意中對您的權(quán)益構(gòu)成了侵犯,我們深表歉意,請您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