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閱讀:次
在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大山深處,藏著一座少數(shù)民族村落——謙哲村。謙哲村聚居著拉祜族、哈尼族、佤族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人數(shù)最多的拉祜族,是典型的"直過民族"——直接由原始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
這里天空湛藍、清澈,棉花般的朵朵白云,被山川倩影裁成弧形,陽光灑落在溪流上,泛起粼粼波紋。
清晨陽光照耀下的謙哲村
四年前初來駐村,韓吉忠發(fā)現(xiàn)如此靜美的山村里,零零散散丟棄著酒瓶子、易拉罐,像牛皮癬黏在青山翠谷間。
垃圾的來歷很快被查清——謙哲村被高山阻隔成14個自然寨子,散落在方圓十幾平方公里的青巒疊嶂里,各個寨子村民的"抬手之勞",造成了這條"牛皮癬"。
駐村工作隊來到村子里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撿垃圾。
韓吉忠是云南中煙紅塔集團駐謙哲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他來此參與扶貧時,全村農(nóng)民人均年收入僅有2034元,屬國家級深度貧困村。為了讓謙哲村民走出深山峽谷,實現(xiàn)脫貧致富,2015年,云南中煙紅塔集團按照"決不讓一個少數(shù)民族、一個地區(qū)掉隊"的要求,正式啟動了對謙哲村的定點幫扶工作。
五年時間里,云南中煙紅塔集團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600萬元,在謙哲村14個自然寨18個村民小組,修橋鋪路、翻建民房、資助教育、興辦產(chǎn)業(yè),實現(xiàn)幫扶項目全覆蓋。
雖然投入了幫扶資金,但扶貧工作組的隊員們深刻明白,要想取得成效,還是要扭轉(zhuǎn)村民觀念。這就需要扶貧隊員深度融入到當?shù)氐陌傩罩虚g,理解他們的生活。
從吃"下馬威"到"我們寨子里的人"
韓吉忠至今還記得四年前自己初來乍到時的窘境——來到老鄉(xiāng)家的第一天,他就被灌了滿滿三大碗酒,之后意識模糊地躺了大半天。"本來想摸清情況開展工作,結(jié)果一天全浪費了。"
但幾個月下來,他耳濡目染拉祜族的習俗文化,對這個民族有了初步了解:解放前,他們過著被饑寒交迫的悲慘生活,由此延續(xù)下喝酒豪飲的習慣,既是熱情好客的體現(xiàn),也是逃避現(xiàn)實的無奈之舉。
另一位駐村工作隊隊員楊開偉也吃了"下馬威"。他剛來時,云南全省遭遇罕見旱情,扶貧隊員覺察到村子里自來水可能面臨斷水后,打算召集村民一起上山摸排,另辟水源地。
楊開偉和村委會商議,希望以自愿的方式組織大家義務勞動,引水下山。然而村民大會開到一半,大家覺得這個外來干部只會在臺上動嘴指揮,又不親自干活。村民們嘁嘁喳喳一團,五六十個人七嘴八舌,用的又是當?shù)胤窖裕_上說一句,臺下跟著起哄十句。
"明早我跟你們一起去!"散會前,楊開偉撂下一句話,村民們說笑著散了。
第二天大清早,楊開偉準時出現(xiàn)在村口。一位村寨"頭人"有點詫異:"喲,你還真來了啊。"
那天他們一起干到太陽下山。抬水泥上坡,修筑水槽,幾十米的塑料管子,一段一段鋪設下來,順著溝壑往下伸。扶貧隊員和村民一起擼著袖子挽著褲腿,在半山腰的泥濘里忙前忙后。
"干完活,幾個頭人就把我當自己人了。"
紅塔扶貧隊員們從微小細節(jié)著手,融入到當?shù)厝说纳钪?。他們努力學習本地方言,路過田間地頭,會主動上前用方言和老鄉(xiāng)"搭訕",一邊幫忙干活,一邊詢問莊稼長勢和家里生活情況。村寨的"頭人"逢人便講,這幾個扶貧隊員是"我們"寨子里的人。
"后來開會,頭人都會主動幫忙維持秩序,村民們也愿意參加義務勞動了。"楊開偉說。
溝通隨著時間的拉長,扶貧隊員們對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扶貧工作隊韓吉忠左和楊開偉右到村民家中了解情況
歷史上,拉祜族"重自由,輕遷徙"。很久以前,老百姓過著半農(nóng)奴的生活,流傳著"谷子熟、拉祜哭"的民謠。農(nóng)民辛辛苦苦種的糧食被奴役主收走后,只能靠采集野生紅毛薯、山葫蘆、地枇杷充饑。
這就形成了相對矛盾的"民族性格"——看上去自由懶散,內(nèi)里卻勤勉節(jié)約。"許多村民乍一看貌似只注重眼前享受,但時間長了,發(fā)現(xiàn)他們很能吃苦。"韓吉忠說。日夜駐守在村子里,扶貧隊員們發(fā)現(xiàn),不乏每日酗酒在家躺一天的"莊稼漢",但更多的村民們,為了一點點收成,整日操勞。
扶貧隊員們深刻感到,謙哲村村民主觀上有勤勞致富的愿望,再加上外界的幫扶,脫貧致富就不在話下。
告別深山峽谷
駐村沒多久,韓吉忠就碰到了山里的雨季。一天他正在值班,接到村里老百姓求助電話,那別寨一個孕婦馬上要生產(chǎn),但是沒有醫(yī)生給接生。他立即聯(lián)系鄉(xiāng)衛(wèi)生院,同時馬上往那別寨趕。
連夜下雨,路上全是泥,摩托車無法通行,村民們抬著擔架把孕婦往外邊送。醫(yī)生的汽車拋錨在路上,下車步行往那別寨趕。等醫(yī)生趕到時,孕婦已經(jīng)在路邊生下了小孩。
"這件事對我觸動特別大。"韓吉忠說,"所幸母子平安,但是類似的事情絕不能再發(fā)生。"
修路,一定要先修路!運茶葉、孩子上學、村民就醫(yī)、生活好起來,全都離不開一條暢通的大路!
拿到扶貧隊第一手材料后,紅塔集團先后投入資金475.3萬元,幫助謙哲村完成了主要道路的硬化、擋墻修筑和多座跨水源橋梁建設。據(jù)韓吉忠介紹,謙哲村14個自然寨,已經(jīng)有12個通了硬化路面,剩下兩個也在建設當中。"尤其是幾座橋梁的建設,對村民生活改變很直接——不用再淌水過河了。"
村里原來的木樁橋變?yōu)閳怨痰乃嗍瘶?/p>
除此之外,扶貧隊員們又把目光投向了住房維修、村容村貌的改善。這些幫扶可以讓村民當下的生活得到質(zhì)的提升。
謙哲村下新寨村民李志華,原來居住在山坡上,房屋為破敗的土墻結(jié)構(gòu)。1988年發(fā)生的7.6級瀾滄大地震使周邊區(qū)域山體受損,到了雨季,山體滑坡等地質(zhì)災害頻發(fā),洶涌而下的土石極有可能將房屋掩埋。
"那個時候不敢住屋里。"李志華說,他們家后墻就是一個土坡。一次連下幾天大雨,全家人只得搬到屋外搭帳篷。他與兒子輪流值守,盯著山上掉落的泥巴,一有風吹草動,立即逃離。
這成為當?shù)卣囊粔K心病。很早之前,南嶺鄉(xiāng)政府對附近山體情況進行監(jiān)測,得出應該實施異地搬遷的結(jié)論。但是,地方政府財力有限,搬遷工作一直難以實施。
紅塔扶貧隊員們把這項工作作為扶貧工作的突破口。他們先后對接了220萬元作為配套資金,用于謙哲村下新寨易地搬遷項目,為48戶189人提供了安全的新居。"住慣了老宅,不愿意搬。"一些老人家戀舊,工作隊挨家挨戶走訪。之前和當?shù)厝罕娊Y(jié)下的感情派上了用場,在村民們的一道勸說下,所有人員全數(shù)實現(xiàn)搬遷。
搬入新居,還得完善生活配套用具。工作隊又為掛包貧困戶及下新寨異地搬遷戶籌建起了新廚房,并發(fā)動紅塔集團職能部門職工捐款16萬元,為所有掛包戶配置了微波爐、電磁爐、電飯煲等小家電用品,把現(xiàn)代化生活搬進了"直過民族"的廚房。
當年在路邊接生的那一幕,始終讓韓吉忠擔憂,"還不是因為村里沒有足夠的醫(yī)療資源。"那時的謙哲村衛(wèi)生所,僅僅是一間被屏風隔開的小瓦房,擺著3個輸液床位。人多的時候,村民輸液只能在屋外進行。一到下雨天,撐傘輸液的場景總是讓扶貧隊員的心里隱隱不安。
改變發(fā)生在2018年。紅塔集團為謙哲村修建了新的治療室和輸液室,購置了藥柜、醫(yī)用平板床、醫(yī)用雙搖床、ABS輸液車、輸液椅、辦公器材等設備,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大大提高。
扶貧工作隊給村里新修的衛(wèi)生所運送物資
在這個過程中,韓吉忠也總結(jié)了自己的經(jīng)驗。基礎設施的精準投放,立竿見影改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百姓的生活,后續(xù)的工作更便于展開。"一上來就講種啥能致富脫貧,沒有用,只有把眼下的事情做好,見到成效了,再想搞什么長期項目,村民們才會相信你。"他說。
村里的"長期項目"
那所謂的"長期項目"又是什么?
2020年11月5日,在謙哲村簇新的村委小樓前,韓吉忠穿著短袖襯衣,捧著一把東西反復摩挲,與身邊老鄉(xiāng)嘟囔幾句后,轉(zhuǎn)過身把手掌攤向來訪者。
手掌攤開,一捧綠意——他的答案是茶。"茶是好茶,缺的是技術(shù)、銷路。"
謙哲村家家戶戶飼養(yǎng)牛、豬,在水田里種植水稻,旱田栽滿洋芋、玉米。到了雨季,村民還會上山采摘菌菇。"一年四季忙里忙外,卻還是窮。"韓吉忠說。
駐村后穿梭于山褶溪流之間,韓吉忠被傍山種植的茶園所吸引。這里多山多谷,便于耕作的平地寥寥無幾。山坡上綠油油的茶園卻有一千多畝,茶是這里種植面積最大的農(nóng)作物。韓吉忠找來省城的專家,考察謙哲村的茶葉。
謙哲村依山而建的千畝茶園
專家告訴韓吉忠,謙哲村的茶樹栽種在傾斜的山坡上。整株能被陽光直射,不易生蟲,農(nóng)藥化肥幾乎不用。茶園產(chǎn)地海拔一千多米,這種茶被稱之為"云霧茶",耐泡、口感好。
品質(zhì)這么好的茶園,卻疏于管理,雜草叢生。新芽也不能及時采摘,導致產(chǎn)量很低。
隊員們帶著疑問走訪了謙哲村的老書記何曉昌。何老解釋道,種茶是一門非常費工夫的活,要除草、翻土、修剪。采茶季到來,要及時采摘春芽,才能發(fā)出第二、第三輪新芽,產(chǎn)量才能上得去。而這意味著,一戶農(nóng)家,一年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時間,要花在茶園管理上。
"一畝茶葉卻賣不上幾個錢,不是不種,是不劃算。"何曉昌說道,大多數(shù)農(nóng)戶只留足自給自足的部分,不再把茶園作為收入來源。
為什么好茶卻不值錢?韓吉忠又找到相關(guān)方進行咨詢,得知了其中緣由。村民采摘下來的新茶,通常都是在自家的鐵鍋中手工烹炒,做初步加工,流程十分簡單,而且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茶商對這種品級的茶葉興趣不大。
如何把茶賣出去,賣上好價錢,韓吉忠心里逐漸有了清晰的規(guī)劃。調(diào)研結(jié)束后提交的扶貧方案中,韓吉忠提出,要在村子里就地建設一家茶葉初制廠。
經(jīng)過多番努力,荒蕪多年的茶園再次熱鬧起來。今年四月份,紅塔集團在村里建起一座標準化茶葉初制廠。這是村子里第一座現(xiàn)代化廠房。他們還請來專業(yè)市場團隊分析市場信息,引入第三方茶葉品牌商。如今茶葉的收購價格提升至原來的五倍,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就業(yè)崗位和收入。
經(jīng)過多番努力,謙哲村荒蕪多年的茶園再次熱鬧起來
村中收成最好的一戶人家,一次性賣出一萬元的茶葉。在扶貧工作隊的帶領(lǐng)下,謙哲村陸續(xù)墾出200余畝新茶園。"長期項目"為村里帶來了新的希望。
"狀元村"與終極理想
2019年中考結(jié)束,在村委會值班的楊開偉,接待了一對母女。女生今年剛剛考完試,成績不錯,但是后續(xù)上學的費用存在困難。于是,她們前來咨詢資助的政策。
"你放心,考上了肯定要去上!"他當即拿出一份表格給母女倆介紹。紅塔集團定點設立的助學項目,分別以在校初中生每年1500元,高中生每年3000元,中專、大學及其它職業(yè)學校在校生每年6000元的標準資助學生讀書。
女生最終拿到了每年3000元的資助。"這邊的家長其實是很重視教育的,就是家里邊確實困難。"楊開偉總結(jié)道。
謙哲村的14個寨子,最遠的一個寨子距離小學有10多公里。在修建新橋以前,那座獨木橋是學校接送學生的匯合點。學生們每天上學,家長要先把孩子送到獨木橋接駁點,背到對岸才放心。
謙哲村小學教導主任李應做了20多年的鄉(xiāng)村教師。他的觀感與扶貧隊員相同。李應回憶剛工作時,能順利完成義務教育的學生很少,好多學生中途輟學。外界對此諸多評價,普遍認為山區(qū)家長思想意識落后,不注重教育,任由孩子們輟學。對此,李應有不同看法。通過多次家訪,李應了解到并不是家長不注重教育,而是沒有能力供孩子上學。
對于這種情況,學校首先想到的辦法是集體住校。學校職工們把廢棄教舍改建為寢室。住校不用繳生活費,孩子們只需自帶大米,交給學校雇請的師傅煮飯。
如今,國家實施"兩免一補",免學費、雜費,補貼午餐,學生們的學習得到基本保障。紅塔駐村工作隊商量著,怎么能給孩子們更進一步的教育提升。
只滿足讀書還不夠,孩子們要有更好的校園環(huán)境和更豐富的校園活動。在扶貧工作隊的對接下,2016年至今,紅塔集團先后為謙哲小學修建了學校大門、教師宿舍、籃球場、浴室、食堂、廁所、綜合用房、圍墻等設施;配備了體育器材、多媒體等設備;為學生購置了校服、球鞋、涼鞋、床上用品等必需品。
云南中煙紅塔集團開展捐資助學項目,改善學生們的學習條件
"現(xiàn)在沒有輟學的了,一個也沒有。"李應自豪地說。整體幫扶后,村民的家庭條件得到了改善,家長們也希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此時,教育幫扶又面臨另一個難題。待學生進入初中、高中階段,就要離開謙哲村,到鎮(zhèn)里、縣里或者是省城讀書,家長的負擔逐漸加重。
這時,紅塔集團的助學資金起到了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
南嶺鄉(xiāng)鄉(xiāng)長許啟軍對謙哲村教育狀況的改善印象深刻,他如數(shù)家珍報出一串成績:在紅塔的幫扶下,2019年南嶺鄉(xiāng)的中考狀元出自謙哲村,前5名中有3人是謙哲村的學生。擁抱教育之后,謙哲村成為了當?shù)匕傩湛谥械?狀元村"。
之前來向扶貧工作隊求助的女生順利考上了高中。在支付了助學金后,扶貧隊員楊開偉提了一個小小的建議,趁著中考結(jié)束還不是農(nóng)忙時節(jié),女生可以趁這段時間"勤工儉學"。
"就是培養(yǎng)她自主、獨立的意識,希望她上了高中、大學、走上社會也能有自食其力的精神。"
這也是紅塔人扶貧的終極理想。"來這干了四年的扶貧工作,最欣慰的就是看著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條件和思想觀念,都發(fā)生了非常大的改變。相信我們離開的那天,村民們也能過得很好。"韓吉忠笑著說。
2020年10月,謙哲村所在的瀾滄縣已全縣脫貧出列。自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以來,當?shù)卣c云南中煙紅塔集團共同為謙哲村的脫貧致富"把脈開方",完善基礎設施,挖掘當?shù)貎?yōu)勢資源,因地制宜發(fā)展相關(guān)產(chǎn)業(yè),同時大力發(fā)展教育。如今,這個"直過民族"村落的村民以全新的面貌,歷史性告別貧困。
脫貧的謙哲村村民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走在謙哲村新修的馬路上,聽著一個個感人的脫貧事跡,看著老鄉(xiāng)們眼神中流露出的幸福,
云南中煙黨組成員、副總經(jīng)理、紅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勇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生活脫貧和思想脫貧一起抓,謙哲村同胞們在得到物質(zhì)幫助的同時不斷增強了發(fā)展內(nèi)生動力,在獲得持續(xù)輸血的同時不斷增強了自主造血的能力。"王勇說。
夜晚,燈火通明的新寨廣場,扶貧干部和村民們一起歡歌起舞。《快樂拉祜》的歌聲響起,雖是年末,謙哲的春天已然可見。
Copyright @ 2013-2020 中國福建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我們
免責聲明:本站為非營利性網(wǎng)站,部分圖片或文章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果無意中對您的權(quán)益構(gòu)成了侵犯,我們深表歉意,請您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