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福建網(wǎng)

當前位置:中國福建網(wǎng) > 熱文 > 正文

林昊成漫談斫琴

作者: 編輯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7-26

┊文章閱讀:

作者:吳曉

筆者自學琴至今已有數(shù)載,對古琴的興趣愈加濃厚。習琴這些年,常常感概好琴難得,一直對古琴的斫制充滿興趣。近日,筆者有幸隨朋友到蜀中斫琴家林昊成先生的工作室參觀拜訪,得以與林老師交流學習,獲益匪淺。特此記下談話內(nèi)容,與各位琴友們分享。

作者(以下簡稱作):現(xiàn)在古琴比起前幾年來,普及率有了不小的提高,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也加入到了學習古琴的行列,全國各地都涌現(xiàn)了不少新的斫琴師。我覺得目前古琴在普及率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但是在質(zhì)量上應(yīng)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此林老師您怎么看?

林昊成(以下簡稱林):大家喜歡彈古琴,本來就是很好的嘛。斫琴和彈琴從來都是不可分割的,和彈琴一樣,斫琴也是一門需要持之以恒鉆研和學習,長期積累的手藝。相對于古代來講,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氛圍各方面都不太一樣,斫琴人群體正處在成長階段,有很多東西還在積累和探索,大家都在各盡所能,為古琴事業(yè)的繼承和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我是很開心的。

作:古人斫琴和今天的人斫琴,在環(huán)境上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林:在斫琴上來說,現(xiàn)代化的影響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比如我可以手機到很多運用先進技術(shù)對古琴發(fā)聲研究的論文,有從琴弦共振角度入手的,有從面板和共鳴腔反射角度入手的,這些新的研究理論都可以運用在斫琴上。還比如說,八寶灰的灰胎顆粒與大漆的收張比,有了現(xiàn)代的科學研究知識,就能使之結(jié)合的更好,這些都是很好的影響。當然,另一方面,古代斫琴的工藝,大部分的傳承采用言傳身教,到了今天,以前的很多資料、方法有斷層、有遺失,實在令人遺憾。這就需要不斷的鉆研、積累經(jīng)驗,使琴的音色向我們理想當中的音色靠近。

作:現(xiàn)代的科技手段給斫琴帶來不少創(chuàng)新,就我所知,有些斫琴師就不再用傳統(tǒng)的大漆和動物膠,而是改用合成漆和化學膠了。林昊成老師您是一直堅持用傳統(tǒng)材料斫琴的,對材料上的創(chuàng)新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林:有的人愿意做這方面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我也很尊重。我自己斫琴,比較注重的是一張琴做出來有沒有“古味”。古琴的視覺審美很大程度上就是欣賞古琴的漆器之美。比如我的琴,八寶灰的顆粒混合在大漆當中,最開始肯定是凹凸不平的,這就需要反復打磨,當然這個時間周期就會比較長,通常是一到兩個月才能上一遍,整個工序不算備料基本上會花費一兩年的時間,不過這種寶光內(nèi)斂的味道,感覺確實是很不一樣,這是合成漆化學膠無法比擬的。而且八寶灰的灰胎除去華美之外也非常堅固,能讓音色圓潤醇厚,更具有穿透力。相對而言的話,化學漆的工藝最多兩三個月就好了,干燥速度是要快不少。但是具體觀感和實用性上海市有所差距的。大漆從美觀和實用性上來說,是目前合成漆沒有辦法取代的,我自己覺得,慢工出細活,也算是必要的一點犧牲吧。

作:那么林昊成老師您對于琴的選材,都有哪些自己的標準呢??

林:在這方面我還是比較崇尚古人的標準。古人提出:“選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古人在面板的選材上有著極嚴的要求,應(yīng)該紋理順直,年輪寬度均勻、硬度適中、無疤節(jié)、無蟲蛀,有“擊之如銅鐘……或至虛中別有溫潤含和”之說,要求木材無瑕疵,且質(zhì)地較松軟,而且越老的木料越好。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琴雖用桐,然須多年木性都盡,聲始發(fā)越。”這些都是古人的經(jīng)驗所得。斫琴這些年,我也很注意收藏良材,定期會去各地尋找適合于斫琴的老木材。用好材料斫琴,我的想法是求質(zhì)不求量,做出一張是一張,對得起材料。也對得起自己花的功夫。

作:我們剛才試過的幾張琴,都是用杉木做面板的,這是什么原因呢?

林:一個是我本人比較喜歡杉木做出來的音色。老杉木的木性很穩(wěn)定,木質(zhì)又松透,本身就是很理想的琴材。每一塊木料都有其獨特的地方,要怎么去把優(yōu)點最大程度發(fā)揮出來,這就是斫琴師自己的功夫了,這點也是我平時想的比較多的。古人對于內(nèi)部共鳴腔很追求均衡,我倒覺得不盡然,因為每根弦的音色要求是不一樣的,對于共鳴的偏向各有不同,再加上上準、中準、下準這高中低三個區(qū),如何突出各自的特色,又如何協(xié)調(diào)和平衡,柿需要下功夫去研究的。

作:在古琴的整體斫制上,林昊成老師您還有什么想要和我們分享的呢?

林:當然還是有很多的。我認為作為一個斫琴人,個人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是很重要的。斫琴人至少自己要會彈琴、彈好琴,體會到彈琴時的妙處,如此才能對琴的音色有自己的把握。斫琴人自己對于音色的理解很關(guān)鍵,一張好琴不能僅僅是易出聲、容易彈而已,更應(yīng)該富有音樂的表現(xiàn)力,美妙的和弦,具有厚度和穿透力。不能光靠斫琴的人自己在家里閉門造車,應(yīng)該與優(yōu)秀的古琴演奏家密切交流,尋找他們認為的完美音樂效果與意境怎么呈現(xiàn),再返回到斫琴上,把所需的音色展現(xiàn)出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良材、善斫、妙指”三者相結(jié)合能達到的成果吧,如果自己斫的琴,自己都彈不出這張琴的特色,那怎么能認為自己斫了一張好琴呢。

作:對啊,畢竟古琴是在演奏者手里綻放光彩的啊。

林:同時在斫琴技藝上,我也認為應(yīng)該與不同地方的斫琴家廣泛交流。西蜀地區(qū)的傳統(tǒng)斫琴工藝就保存的很好,京津一帶、江南地區(qū)做出來的古琴也非常有特色,有很多值得贊賞的地方。不同于過去的車馬不便,現(xiàn)在想去一趟北京兩個小時就飛過去了,在古琴的斫制上,兼收并蓄、繼承創(chuàng)新,這才是我們這代人該做的事情。

作:和林昊成老師您這么聊下來,我算是明白,做出一張好琴是多么的不容易了。

林:一張琴的質(zhì)量確實是多方面構(gòu)成的。我自己的總結(jié),就是要良材、善斫,同時需要沉下心去不斷揣摩、不斷積累,又需要時間的沉淀,使琴符合它自己自然的、科學的周期,慢慢“生長”出來。這個過程雖然很考驗人的耐心,但是總會收貨意想不到的喜悅。我想著也是“匠人精神”帶給人的成就感和快樂吧。





  • 新浪新聞
  • 百度搜索
  • 搜狗搜索
  • 京東商城
  • 企業(yè)慧聰
  • 新浪科技
  • 科技訊
  • 鵪鶉蛋價格
  • 唯美圖片